12月26日,由太原理工大学主办,艺术学院承办的“绘素采遗”——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设计作品展在学校美术馆开幕。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喜莹出席并宣布展览开展。
自2018年以来,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非遗文化联合实践基地的师生团队带着对地方非遗的眷恋与使命,以“非遗传承+创新转化”的形式,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和传播推广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此次展览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近年来围绕山西非遗教学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
近年来,师生参赛获得国家级奖项二百余项,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五十余项,出版专著十余部,其中,山西非遗绘本获得了“2023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绘素采遗”——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设计作品展所呈现的近两百余幅作品便是学院师生在文旅融合的新时期,在继承传统非遗符号元素的同时做出的大胆创新,其创意表达深入探讨了非遗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两者相合的历程中发挥作用 ,并力图让平面视觉与非遗技艺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赓续山西非遗的历史根脉。
开幕式结束后,山西非遗文化传承与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研讨会在艺术学院F112会议室举行,首先由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东霞教授为第一批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非遗大师团八位导师颁发了聘书。
非遗大师团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晓东先生围绕非遗如何与高校联合开展创作与艺术转化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并围绕平遥推光漆器的艺术特点与大家进行了讨论。非遗传承人杨雅琴女士结合近年来和上海大学、天津大学的合作,将自己的非遗创新设计实践经验与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分享。
与会高校代表山西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维东教授、太原师范学院设计系主任朱江教授、晋中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刘小旦教授、山西传媒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高宇宏教授、晋中信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盛卓力院长围绕山西非遗文化与高校创新文化联动、高校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主旨发言。
副院长(主持工作)刘东霞对目前高校在地域文化创意设计的转化与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她认为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使得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弘扬以黄河文明为根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非遗文化传承是一条艰难的路,对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使文化传承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学院师生愿以此次展览为新起点,展望未来,持续努力,在非遗绘本丛书的创作、非遗文创的开发、非遗信息可视化的设计、非遗图形资料数据库建设等领域展开更为深度和持续的研究实践,让山西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异彩。